诚信经营 科技创新

质量至上 国标施工

高温酷暑,安全第一!夏季施工安全防范提醒
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7-29
  • 发布者: admin
  • 来源:本站
  • 阅读量:455

当前,正值一年中最热的时候

酷暑模式下

夏季施工安全不容忽视

图片

注意事项

图片

(1)合理安排作息时间。应采取“做两头、歇中间”的方法或轮换作业的办法,避免高温日照曝晒、疲劳作业和职工中暑。当气温达到 35℃以上时,不得在阳光直射下工作,当气温达到 38℃及以上时,必须停止室外作业(应急抢险除外)。

(2)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。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,确保施工人宿舍、食堂、厕所、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。

(3)落实防暑降温物品。加强现场巡查,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,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,如:清凉油、风油精、正气水等,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。


图片


中暑先兆: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,出现头昏、头痛、乏力、口渴、多汗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症状,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.0℃,可伴有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等,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。

图片

热痉挛: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,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、间歇发作的肌痉挛,伴有收缩痛,多见于四肢肌肉、咀嚼肌及腹肌,尤以腓肠肌为著,呈对称性;体温一般正常。
热衰竭: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,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,如多汗、皮肤湿冷、面色苍白、恶心、头晕、心率明显增加、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 40 ℃,可伴有眩晕、晕厥。
热射病: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,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,表现为皮肤干热,无汗,体温高达 40 ℃及以上,谵妄、昏迷等。

中暑急救记住5字要诀:

转、降、水、静、送


转=转移

★ 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、阴凉、干爽的地方,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,松开或脱去衣服,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。

图片

降=降温

★ 患者头部可捂上湿毛巾,用水进行全身擦浴,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降温毯给予降温。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,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,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。

水=补水

★ 患者仍有意识时,可用一些清凉饮料,在补充水分时,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。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,否则,会引起呕吐、腹痛、恶心等症状。

静=镇静

★ 帮助病人保持镇静。病人保持镇静有助于配合治疗,通过深呼吸减轻烦躁感。轻柔按摩病人的肌肉,目的是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。帮助病人躺下,避免患者昏倒时受伤。

送=转送

★ 对于重症中暑病人,必须立即送医诊治。搬送病人时,应用担架运送,不可使患者步行,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,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、枕后、胸口、肘窝及大腿根部,积极进行物理降温,以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。

图片





图片

“生命至上、安全第一”

安全无小事

做好预防工作!平安度夏!

图片

内容来源:《班组安全》期刊、封面新闻

图片